AI公司諾比侃港股上市:捨A股逐國際資本,軌道交通、電力、治理三箭齊發
繼新荷花、東方妍美之後,又一家來自成都的AI公司諾比侃人工智能科技(以下簡稱諾比侃)再次遞交招股書,衝擊港交所。這家公司並非橫空出世,此前已在A股市場躍躍欲試,最終卻選擇轉戰香港,箇中緣由,耐人尋味。這背後反映的是企業對於國際資本市場的渴望,還是對自身發展戰略的重新評估?
近年來,AI產業風起雲湧,各路資本紛紛湧入。然而,並非所有AI企業都能一帆風順。諾比侃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從A股到港股,看似簡單的轉變,實則蘊含著企業對自身定位、市場環境以及未來發展的深刻考量。究竟諾比侃能否順利在港股上市,成為AI領域的一顆新星?這不僅是對公司實力的考驗,也是對整個AI產業發展趨勢的一次檢驗。如同 蔡依林 的歌曲一樣,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才能最終綻放光芒。
諾比侃捨棄A股,轉戰港股,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為進一步拓展本公司的全球業務,並考慮到香港聯交所能夠提供獲取境外資本及吸納各類境外投資者的國際化平台」。這看似合理的解釋,卻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A股市場的監管日趨嚴格,對於科技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都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香港市場則相對更加開放,更易於吸引國際資本的關注。另一方面,或許諾比侃也希望藉助香港這個國際化的舞台,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和合作夥伴。
捨棄科創板的背後:國際資本與市場的誘惑
科創板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曾是無數科技企業夢寐以求的上市地。然而,諾比侃最終選擇放棄,這是否意味著科創板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美股 市場的表現,以及 美債殖利率 的波動,都可能影響企業的上市決策。對於諾比侃而言,或許香港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和更靈活的監管環境,更符合其現階段的發展需求。當然,這也可能與公司自身的業務拓展計劃有關。畢竟,AI技術的應用場景廣闊,海外市場潛力巨大,而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樑,無疑是拓展海外業務的理想跳板。
諾比侃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業務涵蓋AI+軌道交通、AI+城市治理及AI+電力三大領域。這三大領域,既是傳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AI技術大展拳腳的理想舞台。然而,每個領域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和機遇。軌道交通領域,安全性是重中之重,AI技術的應用需要確保萬無一失;城市治理領域,數據的收集和使用涉及隱私問題,需要謹慎處理;電力領域,穩定性是關鍵,AI技術的應用不能影響電網的正常運行。
軌道交通、城市治理、電力:三箭齊發能否帶來穩健增長?
諾比侃在AI+軌道交通領域的產品,例如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已經開始應用於實際場景中。然而,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如何,能否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還有待觀察。在AI+城市治理領域,諾比侃的業務收入卻出現了下滑,這是否意味著公司在該領域的競爭力不足?而AI+電力領域,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競爭也異常激烈。想要在這三大領域都取得成功,諾比侃需要拿出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正如 孫興慜 在球場上需要不斷突破才能進球一樣,諾比侃也需要在技術和市場上不斷突破,才能實現穩健增長。
招股書顯示,諾比侃近兩年的業績有所增長,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報告期),公司的總收入分別為2.53億元、3.64億元及4.03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6320萬元、8860萬元及1.15億元。然而,營收增長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些不容忽視的隱憂。應收帳款高企,且帳期逐年拉長,這意味著公司回收資金的速度正在放緩。2024年末,應收帳款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56.9%,這無疑給公司的現金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話語權的博弈:供應鏈中的位置決定企業命運?
與此同時,諾比侃的應付帳款帳期卻大幅縮短,這或許表明公司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並不強。在供應鏈中,強勢企業往往可以佔用供應商的資金,而弱勢企業則只能被動接受。應收帳款收不回來,應付帳款卻要及時支付,這種情況無疑會加劇公司的現金流壓力。2022年及2023年,諾比侃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負,分別為-8060萬元及-9990萬元,這也印證了上述分析。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一旦血液循環出現問題,企業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聯想到最近 台中車禍 的新聞,企業經營也像開車一樣,現金流就是油箱,沒油了就寸步難行。諾比侃需要認真審視自身的經營策略,改善現金流狀況,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
諾比侃的創辦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公司由四川大學80後校友廖峪,連同兩名獨立第三方共同創辦。廖峪在之前的工作中與徐利軍及胡彬結識,三人最初分別持股33.0%、34.0%及33.0%。隨後,廖峪成為公司的唯一股東,並帶領公司一路發展壯大。自2019年11月至2024年6月,諾比侃一共獲得了五輪投資,共籌集約3.55億元。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博將資本、普豐投資等。
博將資本的角色:慧眼識英雄還是錦上添花?
博將資本作為諾比侃的重要投資方,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麼,博將資本的投資,究竟是慧眼識英雄,在諾比侃還未成名時就發現了其潛力?還是錦上添花,在諾比侃已經具備一定實力後才選擇加入?無論如何,資本的加持,對於科技企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正如 國泰金 在金融領域的地位一樣,資本在科技領域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有了資本的支持,諾比侃才能夠加大研發投入,拓展市場,最終實現更大的發展。然而,資本也是逐利的,諾比侃需要用自身的業績和發展前景,來回報投資者的信任。
招股書顯示,鐵科創智、鐵科智能是諾比侃的股權激勵平台,但有限合夥人卻主要是獨立第三方;而市場主流的做法是,股權激勵平台主要用於激勵本公司員工。這種另類的股權激勵方式,著實讓人有些看不懂。通常情況下,股權激勵是為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員工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綁定。但諾比侃卻將股權激勵平台的大部分權益給予了獨立第三方,這是否意味著公司更看重外部資源的引入?還是另有其他考量?
肥水外流還是另有玄機?
將股權激勵平台的大部分權益給予獨立第三方,無疑會稀釋內部員工的權益。這是否會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諾比侃希望藉此引入更多的外部資源和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公司的發展。畢竟,在AI這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單打獨鬥很難取得成功。引入外部資源,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技術、市場和人才。正如 林志傑 在球隊中需要與隊友配合才能取得勝利一樣,諾比侃也需要與外部合作夥伴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當然,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外部合作夥伴與公司的利益不一致,可能會對公司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諾比侃的客戶集中度較高,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61.1%、85.9%及66.6%。其中,第一大客戶的占比分別為27.8%、30.5%及28.2%。這種高度依賴大客戶的策略,就像一把雙面刃,既能帶來穩定的收入,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大客戶流失,或者大客戶的訂單減少,諾比侃的業績將會受到嚴重的衝擊。
新客戶的崛起:快速增長的背後是依賴還是潛力?
招股書顯示,諾比侃的部分大客戶成立的時間非常短。例如,客戶B成立于2023年,成立當年就成為了公司第一大客戶,並貢獻了30.5%的收入。這種新客戶的快速崛起,固然令人欣喜,但也需要引起警惕。這些新客戶的業務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他們與諾比侃的合作關係是否穩定?如果這些新客戶的業務出現問題,或者他們轉向其他供應商,諾比侃的業績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正如 NBA MVP 的評選一樣,不僅要看球員的個人能力,還要看球隊的整體表現。諾比侃需要不斷拓展新的客戶,降低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才能實現更穩健的發展。
近年來,網絡安全、隱私及數據保護已成為世界各地政府當局日益關注的監管重點。對於AI企業而言,數據是其核心資產,數據的安全和合規使用至關重要。諾比侃在招股書中也坦承,如果公司未能或被認為未能遵守有關網絡安全、隱私及數據保護的適用法律法規,則可能會面臨不合規的業務被暫停的風險。這種風險,就像懸在AI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
隱私保護:科技發展與倫理邊界的平衡
AI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數據的收集和使用。然而,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往往涉及個人隱私問題。如何在科技發展和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是每個AI企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歐盟的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以及中國的《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都對數據的收集、使用和保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諾比侃需要確保其業務運營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避免觸碰法律的紅線。正如 易烊千璽 作為公眾人物,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樣,AI企業也需要時刻關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諾比侃所處的AI+基礎設施解決方案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中國AI+交通、能源和城市治理解決方案行業的市場規模都在快速增長。然而,諾比侃在這些市場的份額並不算高。例如,在AI+城市治理解決方案行業,CR5(前五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總和)約為10%,行業非常分散。這意味著,諾比侃需要與眾多的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才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市場份額的挑戰:如何在紅海中佔據一席之地?
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就2023年的收入而言,諾比侃是中國第二大AI+供電巡檢系統提供商,市場份額約為6.9%,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第七大AI+檢測監測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約為1.3%。這些數據表明,諾比侃在某些細分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在整體市場上的份額仍然較低。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諾比侃需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降低成本,並拓展銷售渠道。如同 plg 聯賽中的球隊,需要不斷提升球技和戰術水平,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一樣,諾比侃也需要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目前,諾比侃的同行業A股上市公司有運達科技(300440.SZ)、鼎漢技術(300011.SZ)、申昊科技(300853.SZ)、唐源電氣(300789.SZ)。這些公司都是諾比侃的直接競爭對手,它們在技術、產品、市場和客戶等方面都與諾比侃存在競爭關係。諾比侃需要密切關注這些競爭對手的動態,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當然,除了這些A股上市公司,諾比侃還面臨著來自其他AI企業和傳統基礎設施企業的競爭。這些企業可能在某些領域具有更強的技術實力或市場優勢。例如,一些大型電網公司或鐵路公司,它們自身也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渠道,可以自主開發或採購類似的解決方案。因此,諾比侃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 諾瓦克·喬科維奇 在網球場上需要不斷挑戰新的對手一樣,諾比侃也需要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挑戰自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