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日本米价狂飙:納達爾法網难挡人祸,謝金河谢龙介示警
2025日本米价狂飙:一场人祸?
高攀不起的白米饭?
今年以来,日本的大米价格就像納達爾在法網 2025 的紅土場上勢不可擋,一路飙升,屡创新高!5月23日,日本总务省公布了4月份的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大米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竟然暴涨了98.4%!这可是自197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啊!有日本媒体甚至夸张地评论说,在2025年,日本大米简直要变成“吃不起的黄金”了。这对于习惯了以米饭为主食的日本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扭曲的真相:是谁在操控米价?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对外宣称,日本的大米能够自给自足,根本不用依赖进口。那么,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 “米荒危机” 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难道真的是天灾?还是另有隐情?这场“米荒”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难道是像謝金河所说的,又有人在从中作梗?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看看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操控着米价的涨跌。
自民党的“减产政策”:历史的幽灵
票仓政治:农协与自民党的共生关系
日本大米危机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自民党长期推行的“减产政策”。在日本,农民一直是自民党的铁票仓,为了巩固选票,自民党长期以来都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名,严格限制大米进口。想当年,在加入WTO之前,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的关税竟然高达778%! 即使现在,关税也仍然高达227%。 这简直是把国门焊死,不让外国大米进来啊!对外限制进口,对内就搞“减产政策”,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看起来是为了保护农民,实际上却扭曲了市场。
日本经济学家、前财务省官员高桥洋一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米荒” 根本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数十年来日本推行不合理农业体制的恶果!他说:“为什么会出现“米荒”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减产政策”搞的鬼,一直在减少供给。一旦需求增加,价格就涨上去了。也就是说,减产政策的本质就是默许价格上涨。”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像謝龍介在政论节目里怒批民进党的味道? 保护农民固然重要,但如果过度保护,反而会适得其反。
“减产政策”始于1971年,由当时的自民党首相佐藤荣作批准,由农林水产省制定,农协负责执行。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发放补贴来限制水稻种植面积,鼓励农民改种其他作物或者直接休耕。这项政策竟然持续了将近50年! 这简直是把日本农业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啊!名义上是为了预防水稻生产过剩,防止米价暴跌,但实际上却人为控制了市场供应,最终沦为了利益团体牟利的工具。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由“政—官—农”组成的权力铁三角。
据《读卖新闻》报道,如今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农协”,竟然左右着日本国会约30%的席位!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在历次重大选举活动中,农协都会动员旗下的农民,向自民党贡献大量的选票。而农协也长期与自民党内的“农林族”议员合作,影响相关的立法以及农林水产省的政策走向,最终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政—官—农”权力三角。这种利益输送,是不是有点像黃仁勳徐旭東 在商界呼风唤雨的感觉?
与此同时,日本的水田面积和大米产量却在不断下降,抗风险能力也一年不如一年。 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日本农业走向衰落。
稻农的无奈:政策的牺牲品
虽然名义上,“减产政策”已经在2018年被废除了,但是农林水产省每年还在发放所谓的“适当生产量”指导指标,继续通过补贴来诱导农民转作或者休耕。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让稻农们苦不堪言。
东京放送新闻报道称,与实施“减产政策”的2014年文件相比,农林水产部今年发给稻农的文件标题虽然变成了“食用米的种植指导方针”,没有采用“指定目标数量”这种政令式的修辞,但是指导思想却和以前一模一样。这就像老师换了个说法,但还是在逼着你写一样的作业, 简直是换汤不换药!
一位名叫菅原彻的日本稻农无奈地表示:“现在还是会收到这种通知,虽然口头上说‘想种就种,想卖就卖’,但实际上还是得填写是否进行了转变种植作物的表格。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不跟‘减产政策’实施时一样吗?” 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最终只会让农民们无所适从。
数十年来,日本政府明里暗里执行的“减产政策”,严重打击了稻农种稻的积极性,抑制了日本农业的竞争力,导致农地荒废、农业人口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这就像长期服用慢性毒药, धीरे-धीरे 损害着日本农业的根基。
菅原彻无奈地说:“就算政府说请再多种点米,我们也种不出来了。我觉得这正是过去农业政策榨干了农业本体的体现。我们一直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做事,结果却发现,原来政策错了。我是这么想的。” 这种被政策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无力感,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
数据说话:老龄化与破产潮
日本民间调查机构东京商工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稻农中选择停业或申请破产的数量达到了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这简直是日本农业的一场大地震!
今年2月国会众议员讨论会上公布的数据则证实,日本农民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再过5到10年,农户数量将急剧减少,届时大米价格可能飙升至每5公斤1万到2万日元!而到2040年,农户数量预计将进一步骤减。 这意味着,日本农业的未来,岌岌可危!
明治大学农学部教授作山巧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以来,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干预来平衡大米的供需关系,但是农林省在大米供需调控上失败了,这就是现在造成“米荒”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最终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
储备米之谜:政府放粮,农协囤粮?
放粮疑云:储备米都去哪了?
面对日益严峻的“米荒”,日本政府终于坐不住了。今年3月以来,日本政府分四次,累计投放了总计41万吨的储备米。 这可是日本自1995年建立储备米制度以来,首次为了确保大米流通量而动用储备米啊!如果这些被释放的储备米真的能够顺利流入日本市场,那应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米荒”的问题。 就像在中職明星賽上,救援投手及时登板,应该可以稳住局面一样。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末,真正流入日本零售市场的应急储备米竟然只有区区7%! 剩下的93%都跑哪去了?这几十万吨大米,难道凭空消失了吗? 就像曾格爾挑战登山一样,看似准备充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农协的辩解:米价真的不贵吗?
“政府放粮,农协囤粮!” 这种说法,开始在日本民间流传开来。3月18日,日本农协从受政府委托的仓库中接收了此番中标的储备大米。据日本全国新闻网报道,日本农协通过竞标收购了其中95%的储备米! 仅仅3月和4月两次投放,农协就囤积了约20万吨的大米! 这简直是把国家的粮食命脉,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啊!
于是,在2025年的日本,魔幻般地出现了“政府放粮、农协囤粮”的奇景。 这种场景,就像毕尔包 对 巴塞隆纳 的足球赛,一方猛攻,另一方却死守,让人看得着急。
日本经济学家、前财务省官员高桥洋一怒斥道:“释放储备米,结果95%都被日本农协买走了!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买方垄断”! 95%的份额都集中在日本农协手上,他们当然能随意定价! 这完全是一场闹剧! 释放多少(储备米)都没用,因为都被日本农协垄断了!”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像陈沂 炮轰名人的犀利风格?
日本农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协会,而是一个集经济、政治、社会职能于一体的庞大利益集团。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农协的组织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的农户,掌控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金融保险等全产业链环节。 仅仅农协旗下的农林中央金库,就管理着超过100万亿日元的资产! 这相当于日本年GDP的9%! 这简直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存在啊!
据东京放送新闻报道,几十年来,农协通过“低买高卖”,垄断了日本约90%的大米交易量。农民将收上来的米交给农协,再经过批发商、零售商层层加价,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 这种层层盘剥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消费者成为冤大头。
而目前储备米迟迟未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真正原因,可能还是一个“钱”字。 就像美金 汇率一样,涨跌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美联社驻日本记者伊莱恩·柯尔滕巴赫表示:“现在的怀疑是,批发商或有人在蓄意囤积大米,目的是哄抬价格,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说法,简直是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但日本稻米批发协会理事长山崎元峪却辩解说,问题并非出在批发商这里。 他表示:“政府说市场上有米,但我们其实进不到货。我们的主要进货渠道依靠农协,但他们说准备不了。我们本应进七成的量,实际只能进三成。政府说,米在中间某个阶段被卡住,但没说明是哪一环节。” 这种说法,简直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5月14日,日本农协会长山野对于当前米价的看法,更是引发了舆论的强烈不满。
当记者问及“对于5公斤大米4000日元(约合201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水平,山野会长您怎么看?”时,山野彻竟然回答说:“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我认为现在的大米价格不贵。” 这种脱离群众的言论,简直是火上浇油!
一位日本民众愤怒地表示:“我觉得大家现在是别无选择。老百姓只能以每5公斤4800日元(约合241元人民币),或5000日元(约合251元人民币)的高价购买大米,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合理。” 这种无奈的控诉,道出了日本民众的心声。
深度剖析:制度性腐败与粮食安全警钟
改革迫在眉睫:打破“政—官—农”的铁三角
日本“米荒”的根源,绝不仅仅是天灾或者简单的供需失衡,而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祸”。它深刻揭示了日本农业政策长期存在的弊端,也为我们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这场危机,就像溜馬 對 尼克 的比赛,看似是球员个人表现的问题,实则是整个团队战术和管理的问题。
要解决日本的“米荒”问题,就必须打破“政—官—农”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铲除制度性腐败的土壤。 就像 classroom 里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必须清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释放日本农业的活力,保障民众的粮食安全。 如果继续放任这种利益输送,那么未来的日本,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米荒”困境。
来自专家的警告
日本著名农业政策专家、经济学者山下一仁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的“米荒”是对日本农业政策和民生主权的一份严厉警告。 如果自民党与农协之间的利益交易不能被打破,权力过度集中所导致的制度性腐败无法被根除,那么未来,日本还可能出现更多类似的“米荒”困境。 这就像 一周天氣 预报一样,提前发出了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防范风险。 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机制。 否则,日本的农业,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