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尾盘反弹:军工白酒的狂欢与隐忧
军工白酒齐发力,A股尾盘反弹背后的隐忧
3月11日,A股市场呈现出一种略显诡异的“V”型反转。早盘的颓势在尾盘被硬生生地拉了回来,三大股指最终悉数翻红。表面上,军工和白酒两大板块功不可没,前者气势如虹,后者稳扎稳打。但这种上涨,真的健康吗?
军工板块的“兴奋剂”与长期风险
先说军工。军工电子板块无疑是当日最耀眼的明星,多家公司涨停。国盛证券的研报也适时地给出了“十四五”收官之年订单批量落地,军工电子弹性更大的逻辑。但这种逻辑,细想之下,总觉得有点“刻舟求剑”。
诚然,军工行业的需求相对稳定,但过于依赖政策刺激和订单驱动,也埋下了隐患。一旦政策出现调整,或者订单不及预期,整个板块的估值泡沫很容易被戳破。更何况,军工电子的技术门槛高,竞争激烈,真正能长期保持领先优势的企业并不多。像火炬电子这类公司,虽然业绩亮眼,但未来能否持续创新,保持市场份额,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要知道,技术迭代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吃老本只会死路一条。
白酒板块的“旧瓶装新酒”
再来看看白酒。白酒股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资金避险情绪的体现。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白酒作为“防御型”资产,往往能获得资金的青睐。天风证券提出的两条投资主线,也算是老生常谈:一是强品牌,二是弹性。
但白酒行业的现状是,高端品牌已经形成垄断,新品牌想要突围,难度极大。而所谓的“弹性”,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业绩基数低,固然有增长潜力,但也可能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而无法实现预期增长。况且,白酒的消费升级和降级并存,这种分裂的趋势,也增加了投资的难度。说白了,投资白酒,更多的是一种博弈,而非价值投资。
新能源的“虚火”与海南自贸港的“理想”
新闻面上的消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确实亮眼。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种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看看就好,别太当真。
至于海南自贸港,刘小明省长强调“封关运作并非封闭”,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会面临重重困难。如何在“一线放开”的同时,确保“二线管住”,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更何况,海南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中心”。把海南打造成“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景。
机构观点的“盲人摸象”
最后说说机构的观点。中泰证券的“具身智能”和中信证券的“人形机器人”,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机器人的“大小脑”固然重要,但电池续航,运动能力,成本控制,这些都是制约机器人发展的瓶颈。机构的研报,往往只关注技术层面,而忽略了商业化落地的难度。与其关注那些遥不可及的概念,不如关注一下更实际的问题,比如,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总之,3月11日的A股反弹,更像是一场“虚惊一场”。军工和白酒的上涨,并不能掩盖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短期的行情所迷惑。只有深入分析,才能看清市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