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区块链技术赋能医疗器械的潜在机遇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医疗器械行业指明了智能化发展方向,其中特别提到要支持多模态大模型、扩展现实、柔性感知等前沿技术赋能医疗器械设备。

这份方案的发布,为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医疗数据具有高度敏感性,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性,可以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区块链可以记录所有关键信息,建立透明、可追溯的供应链,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2. 医疗器械溯源与防伪: 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医疗器械建立一个完整的、不可篡改的溯源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运输、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防止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流入市场。这对于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 提升医疗器械监管效率: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器械监管平台,可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实时监控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维护医疗器械市场的秩序。

4. 智能合约的应用: 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预先设定的规则,例如,在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自动启动赔偿机制,或者在医疗器械达到使用寿命时自动发出警报,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结合方案中的具体方向:

  • 多模态大模型: 区块链可以为多模态大模型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确保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
  • 扩展现实: 区块链可以为扩展现实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并保障虚拟场景中的数据安全。
  • 柔性感知: 区块链可以为柔性感知技术提供数据安全保障,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总而言之,《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发布,为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结合将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最终造福患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