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游百亿营收背后:小学生“氪金”堆砌,IP续约对赌暗藏危机
卡游二次闯关港交所:百亿营收下的隐忧与争议
时隔一年多,卡游再次试图叩开港交所的大门,这一次,他们带着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突破百亿元。4月14日,卡游向港交所二次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24年卡游的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00.5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78%。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数字的光鲜往往掩盖着背后的阴影。仔细分析卡游的招股书,我们不难发现,这张看似完美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卡游的成功,真的仅仅是商业模式的胜利吗?还是说,其中夹杂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学生“氪金”堆砌的百亿神话:谁是赢家?
卡游的财富密码,藏在一张张小小的卡牌里。2024年,卡游卖出了48.11亿包卡牌,同比增长255%。这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一群小学生“氪金”的身影。不得不承认,卡游精准地抓住了儿童的消费心理,将集换式卡牌变成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社交货币”。
增长的幻象与社会责任的缺失
然而,这种依赖低龄群体“氪金”实现的增长,真的值得称赞吗?当小学生省下零花钱,甚至挪用家长的钱,只为了抽到一张稀有卡牌时,我们不禁要问:卡游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是否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小学生收割机”这个称号,对于一家想要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绝非什么光荣的标签。
盲盒式营销:是创新还是变相博彩?
卡游的卡牌销售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盲盒营销。这种模式利用了人们的投机心理,让孩子们不断地购买卡牌,期待获得稀有款式。更有甚者,将集卡与博彩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当孩子们沉迷于集卡,甚至为此影响学业和生活时,卡游是否应该反思自身的营销策略?这种“刺激消费”的手段,是否会给孩子们的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
营收高歌猛进背后的真相:依赖授权IP的脆弱性
卡游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1.31亿元、26.62亿元、100.57亿元;毛利分别为28.42亿元、17.51亿元、67.65亿元。亮眼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对授权IP的高度依赖。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卡游拥有70个IP,但其中69个为授权IP,仅有1个为自有IP。这意味着,卡游的“吸金”能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别人的IP之上。这种模式,就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宏伟,实则脆弱。
IP续约:悬在卡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令人担忧的是,卡游的IP授权协议面临集中到期。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卡游旗下IP矩阵中,38份IP授权协议预计将于2025年到期,39份预计将于2026年到期。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卡游将面临大规模的IP续约谈判。如果无法成功续约,或者续约成本过高,都将对卡游的营收造成重大打击。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自有IP的困境:卡游三国的黯淡与独家壁垒的缺失
卡游并非没有意识到对授权IP的过度依赖,也曾尝试推出自有IP。然而,其首个自有IP——卡游三国主题产品,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打造自有IP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心的运营。此外,即使在热门IP上,卡游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比如,与《哪吒2》合作的卡牌产品,市场上同类竞品众多,卡游无法建立独家壁垒。这进一步凸显了卡游在IP运营方面的短板。
对赌协议下的IPO:一场不得不加速的豪赌
卡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扩大生产、丰富IP矩阵、产品研发、优化仓储物流、数字化运营以及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然而,隐藏在这些看似合理的用途背后的,是卡游在资本层面的巨大压力。从公开信息来看,卡游曾在2021年获得红杉和腾讯的投资,但这笔投资并非没有代价——它附带着一份对赌协议。
时间紧迫:2026年底的最后期限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这份对赌协议中存在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优先股发行日期起计第五周年”。卡游的优先股发行日期在2021年底,这意味着2026年底是卡游完成上市的最后期限。时间已经非常紧迫,留给卡游的时间不多了。
回购风险:潜在的资金危机与运营挑战
如果卡游未能按时完成上市,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根据对赌协议,投资者有权要求卡游以年化8%的利息回购股份。这意味着,卡游将不得不拿出巨额资金回购股份,这将直接影响其营销投入、IP续约以及产品研发等关键业务,对后续运营构成重大挑战。这是一场不得不加速的豪赌,卡游必须在2026年底前成功上市,才能摆脱潜在的资金危机。
技术与商业伦理的拷问:卡游模式的反思
卡游的成功,引发了我们对于技术、商业伦理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卡游凭借着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巧妙的营销手段,迅速崛起为一家百亿级别的企业。然而,这种成功是否是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卡游的商业模式,是否值得我们反思?
收割机?卡游模式的道德边界
卡游被一些人戏称为“小学生收割机”,这个称号并非没有道理。卡游的卡牌产品,主要面向低龄群体,而这些孩子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卡游利用盲盒营销等手段,刺激孩子们的消费欲望,甚至让他们沉迷其中。这种行为,是否触及了商业道德的底线?卡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对孩子们的潜在负面影响?
算法与人性:娱乐产品应有的社会责任
“技术算法不应该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刘强东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同样的道理,文化娱乐不应该用来损害社会利益。卡游作为一家娱乐产品公司,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卡游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小学生收割机”,而应该努力成为一家真正有价值、有担当的企业。卡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寻找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卡游自身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