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互联网医院大揭秘:流量狂欢下的医疗真相?

互联网皮肤科:一场资本与焦虑的共谋?

数字幻象:2000万用户的背后,是真实的疗效还是流量的狂欢?

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两周年,宣称服务超过2000万患者,满意度高达99%。乍一看,这是互联网医疗的又一次伟大胜利。然而,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令人不寒而栗。这2000万用户,有多少是真正获得了有效治疗,摆脱了皮肤问题的困扰?又有多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琳琅满目的营销活动中迷失,最终沦为流量的牺牲品?

我们需要质疑,这99%的满意度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是基于严谨的临床数据,还是基于用户在App上的简单评分?互联网医疗平台擅长用精美的界面、便捷的操作和诱人的优惠券来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让患者在追求快速解决方案的焦虑中,忽略了医疗的本质——精准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和持续的关怀。

“医检诊药”闭环:便捷高效的背后,隐私安全的漏洞谁来补?

京东互联网医院率先打通了“医检诊药”的闭环,患者可以在线上完成问诊、检查、诊断和购药的全过程。这种一站式服务确实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检验报告,甚至支付信息,都被集中存储在互联网平台上。一旦平台出现安全漏洞,这些敏感信息就可能被泄露,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滥用患者的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甚至将其出售给第三方。在资本的驱动下,患者的隐私正在被一步步蚕食。

药企的狂欢:首个线上处方背后,是患者的福音还是利益的驱使?

京东互联网医院与智翔金泰合作,开出了国内首个全人源IL-17A靶点药物赛立奇单抗注射液的线上首方。这看似是银屑病患者的福音,但背后隐藏着药企与互联网医疗平台之间的利益勾结。

新药上市初期,往往价格高昂,普通患者难以承受。而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线上渠道,可以迅速扩大新药的销售范围,帮助药企快速收回成本,赚取高额利润。

然而,这种合作模式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实际需求。一些医生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可能会过度开药,甚至诱导患者使用不必要的药物。最终,患者不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反而成为了药企和平台的提款机。

AI赋能:医生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人性的异化还是技术的进步?

“京医千询”:99.5%的分诊准确率,AI真的比医生更懂皮肤?

京东互联网医院大力宣传其自主研发的“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声称分诊准确率高达99.5%,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120%。这些数据看似惊人,但细究之下,却充满了疑点。

分诊的准确率真的能达到如此之高吗?AI在分诊时,仅仅依靠患者的简单描述和上传的照片,就能准确判断病情,并推荐合适的医生吗?要知道,皮肤病的诊断往往需要医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触诊,甚至需要进行病理检查。AI在缺乏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医生诊断能力的下降。当医生习惯于依靠AI提供的建议时,他们可能会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沦为AI的傀儡。

AI患者管理大赛:当医疗沦为竞赛,患者的权益谁来保障?

京东互联网医院举办“AI患者管理大赛”,鼓励医生利用AI技术为患者提供创新性的医疗解决方案。这种做法看似新颖,但却将医疗变成了一场竞赛,将患者变成了试验品。

医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可能会过度使用AI技术,忽略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而减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患者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医生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治疗效果,而尝试一些未经充分验证的AI疗法。这些疗法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科研合作:效率提升6-7倍的背后,是学术的进步还是数据的堆砌?

互联网医院:创新模式的背后,是医疗的未来还是泡沫的堆积?

京东互联网医院积极与各大医院开展科研合作,并宣称依托RWD科研平台,数据收集效率提升6-7倍。效率提升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科研的质量是否也得到了保障?

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数据收集的便捷性可能会导致数据的质量下降。患者在填写问卷时,可能会敷衍了事,或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这些低质量的数据,最终可能会影响科研的结论,甚至导致错误的医学指导。

此外,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科研合作,往往缺乏严格的伦理审查。一些科研项目可能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或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确实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避免让资本和技术绑架医疗,让患者的健康成为逐利的工具。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够真正为患者服务,而不是成为一场华而不实的泡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