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源股份爆雷:科创板上市成空,巨亏内幕曝光!
业绩惨淡:芳源股份的财务困境与科创板的尴尬
增收不增利:数字背后的辛酸
芳源股份,这家顶着“科创板”光环的企业,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着实让人大跌眼镜。营收虽有微弱增长,区区2.81%,但利润却依旧惨不忍睹,亏损高达4.27亿元!这不禁让人质疑,所谓的“增长”究竟是靠什么堆砌起来的?是疯狂扩张?还是低价倾销?亦或是粉饰太平的障眼法? 更可笑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竟然比去年同期还要糟糕!这说明,芳源股份的主营业务根本没有起色,甚至还在恶化。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暴露了企业盈利能力的严重缺陷,也让人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捏一把冷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虽然转正,但区区7391.42万元,与巨额亏损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这种靠“输血”维持的局面,又能支撑多久?
分红泡汤:投资者血本无归?
更让投资者寒心的是,芳源股份竟然宣布2024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也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仅无法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甚至连一丝安慰都得不到!要知道,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支持那些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但如今,芳源股份却让投资者血本无归,这无疑是对科创板的莫大讽刺。难道科创板已经沦为某些企业圈钱的工具?这种只顾自身利益,而罔顾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芳源股份的管理者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真正对得起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
战略调整?还是无奈之举?碳酸锂项目终止疑云
市场寒冬:新能源泡沫破裂的前兆?
芳源股份一纸公告,宣布终止“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理由是“当前市场环境及公司战略调整”。这“战略调整”四个字,说得轻描淡写,实则充满了无奈与辛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根本不是什么主动的战略调整,而是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做出的被动选择。碳酸锂价格暴跌,行业竞争白热化,芳源股份的项目此时上马,无疑是自寻死路。与其硬着头皮往火坑里跳,不如及时止损,或许还能苟延残喘。然而,这个项目的终止,也暴露出芳源股份对市场形势的误判,以及战略决策的失误。当初盲目扩张,如今仓皇收缩,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损害了企业的信誉。更令人担忧的是,芳源股份的遭遇,或许只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一个缩影。在政策红利逐渐消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新能源泡沫是否会破裂?我们拭目以待。
科创板上市:光环褪色后的破发窘境
募资缩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回想2021年8月,芳源股份风光无限地登陆科创板,发行价高达4.58元/股。然而,仅仅几年时间,股价便跌破发行价,陷入破发窘境。这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芳源股份的“科创”光环黯然失色。更让人唏嘘的是,芳源股份当初计划募集10.5亿元,结果最终只募集到3.01亿元,募资额缩水超过7成!这说明,市场对芳源股份的信心严重不足,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并不看好。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无疑给芳源股份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金盛宴:旱涝保收的投行生意
在芳源股份募资额大幅缩水的同时,保荐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仅保荐及承销费用就高达4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各种费用。无论芳源股份的业绩如何,无论投资者是否赚钱,中金公司都能旱涝保收,稳赚不赔。这种“只顾自身利益,不顾投资者死活”的投行行为,实在令人愤慨。难道投行的职责仅仅是帮助企业圈钱,而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吗?这种扭曲的市场机制,必须得到纠正!
两次圈钱:芳源股份的资金链危机?
可转债的诱惑:饮鸩止渴的融资手段?
上市后短短几年,芳源股份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融资,总计募集资金高达10.08亿元。这不禁让人怀疑,芳源股份是否陷入了资金链危机?靠不断“圈钱”来维持运营?2022年,芳源股份又发行了6.42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这种看似美好的融资工具,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公司业绩不佳,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很可能选择放弃转股,最终导致公司需要偿还巨额本金和利息。这对于本就面临困境的芳源股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转债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助力企业发展,用不好则会加速企业的衰败。芳源股份选择发行可转债,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饮鸩止渴?时间会给出答案。而中金公司再次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承销芳源股份的可转债,又一次赚取了高额的承销及保荐费用。这种“割韭菜”的行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投行道德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