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AI崩盘实录:幼儿园涂鸦PK华尔街镰刀!
Web3 AI 的寒冬:概念炒作退潮后的反思
年初那波由 AI Agent 概念幣引領的 Web3 AI 狂潮,就像一場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暴雨,雨過地皮濕,留下的是一地雞毛和投資者們空虛的錢包。現在,市場終於迎來了一段難得的冷靜期,這段時間讓我得以跳出 Web3 的迷霧,跑到 Web2 的世界裡去看看真實的 AI 應用到底長什麼樣。
前陣子,我跑去杭州參加了兩個和 AI 相關的活動。一個是個 AI Hackathon,參與者五花八門,想法天馬行空,讓人眼花繚亂;另一個是個線下社群活動,主題是如何利用 AI 賺錢。這兩個活動給我最大的衝擊是,Web2 AI 和 Web3 AI 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Web3 那些所謂的 AI 項目,和 Web2 腳踏實地的應用比起來,簡直就像是幼稚園小朋友的塗鴉。
Web2 AI VS Web3 AI:产品与资产的本质差异
在 Web2 的世界裡,AI 是一門生意,核心是產品。無論是大模型、AI 應用,還是 AI 解決方案,最終都要落地,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要能讓使用者買單。反觀 Web3,AI 幾乎成了一種「概念包裝」,本質上還是在玩資金盤那一套。代幣價格漲了,項目就是成功的;代幣價格跌了,之前吹得天花亂墜的技術願景也就成了空談。GOAT、AI16Z、ACT、swarms 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 AI Agent 概念幣,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
Web3 的那些「開發者」們,心思根本不在技術上,而是在如何編造故事、如何吸引眼球、如何拉高幣價。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註定走不遠。說白了,Web2 AI 是在做產品,而 Web3 AI 則是在做資產——一種風險極高的、毫無價值的空氣資產。
开发者生态:当“全民皆 Dev”遭遇技术壁垒
参加 Web2 AI 活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是参与者的多样性!从八九岁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老爷爷,都对 AI 抱有极高的热情。他们或许不懂什么高深的算法,但他们有创意,有想法,并且愿意动手去尝试。
Web2 的平民化 vs. Web3 的精英化:谁更能代表未来?
反观 Web3 AI 领域,开发者群体高度集中在技术大牛和代码极客之中。虽然很多 AI Agent 项目都标榜“人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 AI Agent”,但实际参与者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都只是在做一些简单的配置和部署,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开发。
Web3 的高门槛和狭窄的应用场景,将一大批潜在的开发者拒之门外。复杂的技术概念、令人望而却步的 Gas 费、以及充满投机主义的氛围,都让 Web3 显得格格不入。而 Web2 AI 则更加平易近人,各种 AI 编程工具,例如 Cursor 和 Windsurf 等,让编程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这才是真正的“全民皆 Dev”!Web3 那些所谓的“去中心化”、“开放”的口号,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Web3 总是自诩颠覆者,但实际上却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如果 Web3 AI 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打破技术壁垒,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否则,它永远只能是少数技术精英的玩物。
项目起点:需求驱动与市场导向的殊途
Web2 AI 项目的起点是什么?是用户的需求!是要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效率、改善体验,并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这些项目往往从细分领域入手,例如医疗、教育、金融等,针对具体的痛点,开发出实用的 AI 应用。
Web2 AI:解决实际痛点,还是空中楼阁?Web3 AI:追逐概念热点,还是割韭菜?
Web3 AI 项目的起点呢?是市场!是热点!是投资人的偏好!他们关心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创造概念、如何讲故事、如何拉投资、如何割韭菜!什么 AI Agent、去中心化算力、去中心化数据,都不过是他们用来包装项目的华丽辞藻。这些项目就像一个个空中楼阁,看似美好,却毫无根基。
Web2 AI 项目聚焦于应用层,致力于将 AI 技术融入到各行各业,提升生产力。而 Web3 AI 项目则更偏爱“算力、算法、数据”这种高大上的概念。他们热衷于搭建底层基础设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谁会来用?为了用而用,最终只会沦为一场自嗨。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 Myshell,以及最近备受关注的 Nillion 和 SaharaAI 等项目,他们的技术固然先进,但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Web3 AI 的主流项目,解决的可能只是“如何创建一个代币”、“如何将一个 AI 概念代币卖给市场,换取流动性”。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对 AI 技术的亵渎,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项目运营:产品为王还是流量至上?
Web2 AI 项目的运营策略是什么?是产品驱动!是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拓展应用场景,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并最终实现商业增长!他们相信,只要产品足够好,用户自然会口口相传,形成口碑效应。
Web2 AI:酒香也怕巷子深?Web3 AI: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
Web3 AI 项目的运营策略呢?是注意力驱动!在 Web3 的世界里,流量就是一切!谁能吸引眼球,谁就能获得资金、资源和机会!他们相信,只要声音足够大,就能掩盖产品的不足,甚至可以无视产品的存在!
在 Web3,注意力是最昂贵的资产。a16z 创始人投资 Truth Of Terminal 的开发者、ai16z 创始人 Shaw 暴论频出、swarms 开发者被扒出抄袭代码等等事件,这些负面新闻非但没有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成为了炒作的素材,推动了代币价格的上涨。这种现象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在 Web3 AI 领域,“好产品自帶流量、自然會說話”根本就是一句空話!这里信奉的是“谁声音大谁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單純好的產品並不能讓項目以及對應代幣有好的結局,毕竟,现实是,多數 Web3 AI 項目仅仅是 Meme 幣,毫无技术应用可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 Web3 AI 领域屡见不鲜。
所谓的去中心化算力资源、去中心化数据资产,只不过是项目方和散户投资者的一厢情愿。真正的去中心化,需要技术的支撑、社区的共识和机制的保障,而这些在 Web3 AI 领域都还远远不够。
退出机制:盈利模式 vs. 代币流动性——谁在裸泳?
Web2 AI 项目的退出机制是什么?是商业模式的盈利!无论是将 AI 作为自动化工具、还是打造 AI 应用、AI 产品或 AI 大模型,其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并通过订阅费用、会员机制、解决方案、产品买断、广告售卖等形式实现盈利,建立一个利润稳健的商业模式。
Web2 AI:商业模式的生死考验。Web3 AI:击鼓传花的终局?
Web3 AI 项目的退出机制呢?恐怕只有代币流动性一条路。毕竟,这些 Web3 AI 项目的真实用户屈指可数,就像以太坊生态的部分 L2 网络一样,如同鬼城。没有实际应用,没有真实用户,没有盈利模式,Web3 AI 项目的价值从何而来?
这种截然不同的退出机制,决定了 Web2 AI 更聚焦于产品,而 Web3 AI 则更注重代币资产。Web2 AI 项目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并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 Web3 AI 项目则更像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要能在崩盘之前找到下一个接盘侠,就能全身而退。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Web3 AI 的繁荣,是建立在投机泡沫之上的海市蜃楼。一旦市场情绪转变,资金流出,这些项目就会露出原形。那些没有实际价值、没有真实用户的 Web3 AI 项目,最终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Web3 AI 的未来:技术溢出还是概念破灭?
在经历了年初的那两波 AI 项目炒作热潮之后,Web3 AI 项目短暂地进入了“建设期”——与其说是建设期,不如说是苟延残喘期。当市场注意力与流动性同步紧缩之时,当名人、总统都开始利用加密货币收割韭菜之际,Web3 AI 项目也走过了算力、存储、数据、AI Agent、框架等不同的炒作热点,成为了现阶段的“过气网红”。
与其等待救赎,不如自我革命?
未来,Web3 AI 项目能否重整旗鼓,再度夺得更多的市场注意力资源?或许只能寄希望于 Web2 AI 巨头以及初创企业的技术溢出。只有当 Web2 AI 的技术足够成熟、成本足够低廉、应用足够广泛时,Web3 AI 才能从中受益。
否则,Web3 AI 项目仍然只是一个用 AI 概念包装起来的“概念代币盘”,认清现实就好。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我革命,彻底改变 Web3 AI 的发展模式。Web3 AI 需要摆脱对投机主义的依赖,回归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Web3 AI 的未来,不是建立在炒作和泡沫之上,而是建立在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真实的用户需求之上。只有那些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 Web3 AI 项目,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