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国企引领AI大模型应用,产业升级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在中国持续火爆,并已在多个行业落地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央国企在大模型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对相关概念股进行分析。

央国企引领AI大模型应用浪潮

2023-2024年,中国大模型招投标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中标项目和金额同比增长显著。央国企作为绝对主力,积极推动大模型在能源、通信、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的应用。科大讯飞、百度、智谱AI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中国海油与科大讯飞合作的“海能”人工智能模型为例,该模型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协同,有效提升了海洋能源产业的数智化水平,这体现了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国海油的目标是在“十四五”末实现50%的数字化率,“十五五”末达到80%,全面构建“智慧海油”生态。

2024年,国资央企启动实施AI+专项行动,多家能源央企相继发布大模型。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合作推出的“昆仑”大模型,是国内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识别等能力,构建了我国首个勘探全领域专业大模型。国家电网发布的“光明电力”大模型,则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消纳等提供智能支持。

国内外大模型竞争激烈,产业链高景气度持续

在国内外大模型领军企业的竞争下,AI产业链从算力、算法到应用均保持高景气度。OpenAI、字节跳动等企业持续推出更先进的模型,推动技术革新。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阿里巴巴成立人工智能基金,投资多个国内主流大模型创业公司。

相关概念股分析

  • 百度集团-SW(09888): 与辽宁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大模型技术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
  • 阿里巴巴-SW(09988): 成立人工智能基金,投资多个国内主流大模型创业公司,积极布局AI产业链。
  • 中兴通讯(00763): 发起开放智算产业联盟(COIA),加速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在行业的落地,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中国AI大模型产业将迎来持续快速发展。央国企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AI技术在更多行业落地,促进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同时,国内外大模型企业的竞争将持续加剧,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AI大模型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强大的竞争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