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合并后的改进:单时隙确定性与质押民主化的探索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期发布文章,阐述了以太坊未来发展路线图的“合并”(The Merge)阶段及后续改进方向。

此次“合并”是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机制向权益证明(PoS)机制的重大转变。虽然PoS机制在稳定性、性能和去中心化方面表现出色,但仍有改进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时隙确定性 (SSF): 目前以太坊区块确认需要约15分钟,SSF旨在将此时间缩短至一个时隙(slot),即12秒内完成区块确认,提高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
  2. 质押民主化: 目前质押需要至少32 ETH,这限制了小额参与者的加入。目标是降低质押门槛,例如降低至1 ETH,促进更广泛的参与。
  3. 安全性提升: 提升对51%攻击的抵抗力,包括最终性逆转、阻止和审查等。
  4. 稳健性提升: 提升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现这些目标面临挑战:缩短确认时间和降低质押门槛都可能增加节点运营商的开销,与最小化开销的目标冲突。为此,Vitalik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 暴力破解: 改进签名聚合协议,例如使用ZK-SNARKs,高效处理大量验证者签名。
  • Orbit委员会: 随机选择中等规模的委员会负责区块确认,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节点负担。
  • 双层质押: 设置高、低两类质押者,高层级参与最终确定性,低层级承担其他职责,例如委托权益。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

  • 单一秘密领袖选举 (SSLE): 隐藏下一个区块生产者的信息,防止针对性攻击。文章探讨了使用环签名等技术实现SSLE的方法。
  • 更快的交易确认: 缩短时隙时间或使用预确认机制,将交易确认时间从12秒缩短至4秒,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促进L2去中心化。
  • 抗量子攻击: 开发基于哈希等抗量子算法的替代方案,以应对未来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

总而言之,以太坊PoS系统改进之路充满挑战,需要在安全性、性能、去中心化和成本之间权衡。Vitalik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都各有优劣,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才能找到最优的升级路径。

以太坊合并后的改进:单时隙确定性与质押民主化的探索以太坊合并后的改进:单时隙确定性与质押民主化的探索以太坊合并后的改进:单时隙确定性与质押民主化的探索以太坊合并后的改进:单时隙确定性与质押民主化的探索以太坊合并后的改进:单时隙确定性与质押民主化的探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