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数据疑云:特朗普的“衰退”阳谋?
非农数据背后的政治算计:特朗普的“衰退”阳谋?
美国劳工部3月7日公布的2月非农就业数据着实让人捏一把汗。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仅仅15.1万,低于预期的16万,前值更是被大幅下修,失业率却意外上升到4.1%。数据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这疲软的就业数据,难道预示着美国经济要熄火?
当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是老样子,稳如老狗,嘴上说着劳动力市场稳健,通胀逐步接近2%的目标,不急于调整利率,经济不需要美联储采取任何行动。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官方说辞,背后暗流涌动。
鲍威尔也并非完全无视风险。他坦承,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不确定性仍然很高”。这话说得相当克制,要知道,关税本质上就是一种税,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之下,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通胀预期自然水涨船高。
关税与通胀的博弈
问题在于,美联储该如何应对这种“关税型通胀”?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次性的价格上涨可以忽略不计。但鲍威尔也承认,这次可能不一样。如果关税持续加码,长期通胀预期发生变化,那问题就严重了。
美联储现在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断施压,要求降息。这位前总统的逻辑很简单:降息可以降低美国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缓解财政压力。另一方面,美联储内部对于通胀未能如期回落的担忧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贸然降息,很可能导致通胀二次抬头,甚至重蹈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覆辙,让美联储的信誉扫地。
特朗普为了平衡财政,除了挥舞关税大棒,还试图故技重施,压低油价。2018年,特朗普就曾通过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军售协议,换取沙特增产石油,从而压低油价。这一招在当时确实奏效,加上通胀预期保持稳定,关税对通胀的传导效应相对短暂,最终美联储在2019年降息三次。
现在,特朗普又想玩这一套。他一方面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据说还计划取消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再次联合沙特和俄罗斯增产来压低油价。OPEC+已经表示4月将开始增产。自今年1月份以来,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16%,特朗普正试图通过压低油价来对冲关税战可能导致的通胀反扑,为美联储降息制造理由。
华尔街的“阴谋论”
但美联储这次似乎并不买账,迟迟没有松口。于是,华尔街开始流传一种更为大胆的“阴谋论”:特朗普正在谋划主动让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以此来迫使美联储降息。
这个逻辑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认为,特朗普的真正目标是让美国经济进入“温和衰退”,迫使美联储大幅降息,使货币政策宽松,并使美元走弱,随后再用减税和放松监管等政策,创造一波强劲的经济复苏。如果节奏拿捏得当,时机卡得巧,特朗普就能在政治上获得加分,有利于未来的中期选举。
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案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滞胀,美国最终就是通过一场衰退度过危机,这发生在里根总统执政时期。作为里根的“小迷弟”,特朗普或许真的会选择依葫芦画瓢。
“衰退”阳谋的风险
然而,这虽然是一个大招,但也是一个险招,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首先,关税会推高进口商品成本以及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物价上涨,同时也将打击企业投资和出口,使经济增长放缓。
其次,特朗普政府实施财政紧缩和减少政府开支以及限制移民政策,短期内或许会削弱市场信心和消费需求,企业用人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而经济一旦冷却下来,要再重新启动也并非易事,经济一旦进入衰退,是很难做到它只停留在“温和衰退”这个层级,极有可能将失控。事实上,市场已对经济放缓做出定价,这也部分体现在近期美股连续的回调上。
第三,其他经济体对关税壁垒的报复程度可能超出特朗普预期,这样一来,美国企业会承受更大压力,倘若世界经济局势突变,完全有可能出现更长时间的低迷和更高的通胀,政治上不仅无法得分,还可能使得共和党未来的竞选前景黯淡无光。
未雨绸缪
尽管主动引导经济衰退还只是停留在传言阶段,甚至有点阴谋论,但其背后的逻辑却存在部分合理性,考虑到特朗普的不可测,可能性并不为零,市场参与者需重视背后的风险,做好预案。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所言,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上升,影响全球市场的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并对我国的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带来外溢影响。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国内外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处置机制和应对预案,严密防控外部冲击风险,维护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毕竟,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棋局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