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

华为虽然明确表示不造车,但却悄然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并于近期动作频频。这一举动,与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厂商在该领域发展分散,技术积累参差不齐,产品普遍存在缺陷,难以与欧美产品竞争。小米CyberOne和小鹏AI机器人Iron等产品,虽然展现出一定实力,但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

华为的策略并非直接参与制造,而是选择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兆威机电、拓斯达、中坚科技等在具身智能相关领域已有布局的公司。此举意在建立一个涵盖不同应用场景的生态系统,并避免与市场未经验证的厂商合作。华为将整合自身在研发、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和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提供技术基础支持,特别是其盘古大模型和鸿蒙系统,有望赋予人形机器人更高级别的智能,实现自主反应和复杂任务规划。

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布局涵盖具身智能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AI算力以及柔性自动化装配等,这些技术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展现了其在软件方面的显著优势。华为的柔性自动化装配和测试系统也使其在高精度和多样化的执行能力方面具备领先性。

华为并非仓促入局,早在2017年便已开始在AI+机器人领域展开研发,并于2022年与达闼机器人签订合作协议。2024年6月,华为推出了搭载盘古大模型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并计划于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华为在东莞成立子公司并投资72亿元建设产业园区,表明其长期投入和决心。

华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切入点与“智选车”模式相似,通过技术赋能,建立合作桥梁,最终目标可能是成为国内最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人形机器人更广泛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这一模式与特斯拉Optimus的合作模式形成对比,后者主要依靠零部件供应商,而华为则能获得更丰富的制造经验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尽管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上半年融资事件频发,多地政府也出台支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华为的加入,或将进一步加速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生态构建与产业链整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