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大众采用的临界点:Web2.5的终局?
近期,我观察到一些项目正在显著地推动Web3走向大众采用,其终局或许是Web2.5。这并非Web3彻底放弃去中心化,而是通过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参与门槛,与现有的Web2基础设施融合,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首先,钱包登录不再是Web3的必要条件。项目Privy.i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支持多种Web2和Web3账户登录,简化了用户体验,降低了进入门槛。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无需Web3钱包即可完成链上资产操作的DeFi平台。
其次,跨链互操作性至关重要。虽然项目如Dappos试图通过资产质押解决跨链问题,但我认为中心化交易所(CEX)更有潜力提供这类服务。CEX天然具备跨链流动性管理能力,且用户体验与现有的资产托管类似。然而,FTX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需要谨慎考虑。同时,多链账户管理也面临挑战,项目Clusters.xyz通过基于LayerZero的All-Chain Name Service,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多链钱包管理方案。
再次,Web3社交的本质并非仅仅在于去中心化和抗审查性。更重要的是,Web3社交能够创造全新的资产类型,并颠覆传统社交应用的数据可获取性和应用开发逻辑。以Farcaster为例,其开放式架构允许开发者自由获取用户数据,从而构建各种创新的社交应用,这在传统社交媒体中是无法实现的。
最后,Web3金融的普及,更依赖于传统金融力量的参与,特别是PayFi赛道。Paypal推出的PYUSD等稳定币,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在合规方面的努力,都将推动链上金融支付结算的普及。而DeFi则更适合满足一些简单直接的金融需求。
总而言之,Web3大众采用的实现,需要在用户体验、跨链互操作性、社交应用开发模式和链上金融支付等方面取得突破。最终形态或许是Web2.5,融合Web2和Web3的优势,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互联网体验。